顯示具有 靈性之旅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靈性之旅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

讓大地之愛撫慰你受傷的心

你在難過嗎?生活遇到的不快樂的事嗎?

我常常會遇到學生在身心挫折時問我該怎麼辦,除了身心清理之外,我總會指引他們去發送他們的愛跟光給大自然及動物們。

因為當我在挫折的時候,我總會在心裡、內在視野中看到那些曾經有過交流的大山、樹群來到身邊支持、陪伴。每每看見祂們了,眼淚就會掉下來,就好像看見很親的人一樣。

有一次半夜身體很不舒服,躺在床上,忽然間一股綠色的能量靠過來包圍著我,定睛一看才知道是一群榮星花園的樹朋友。原來我房子對面山上的樹,看見我生病了,去通知了祂們(樹底下的根,在無形中是相連的)。那時候住的房子,跨過一條馬路就是一座山,我常常躺在床上,看著山上的樹跟祂們交流,偶爾送予一些祝福。沒想到,當我生病時,祂們竟用這樣的方式來給予我支持及療癒。讓人非常的感動,雖然剛開始有點嚇到。

從祂們身上我接收無條件的愛,儘管大部分我可能只見過祂們一次(其他世就不知道了,以山而言,畢竟祂是那樣的年長)。

而今天我看見稻城亞丁的聖山了。想起當時忍著高山症不適,對著山、向著天唱歌的情境,忽然好想再去唱歌給祂聽、給自己的內在聽。

你在難過嗎?試試用你的方式去送上光及祝福還有愛給大地吧!祂們會回給你很溫暖的愛及支持。

也可以透過以下冥想音檔送上支持給大地:

稻城亞丁,完成該做的事,唱完歌後,天空出現了虹光。(仙乃日神山)
稻城亞丁,完成該做的事,唱完歌後,天空出現了虹光。(仙乃日神山)

在石卡雪山遠眺梅里雪山。石卡雪山是我過去曾居住的地方。

稻城亞丁,卓瑪拉措湖,海拔4100







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

跟著古老的聲音回家~印度朝聖頌缽之旅

日期:2019/12/31~2020/1/09

行程:德里/瓦拉納西/菩提迦耶/王舍城/吠舍離/拘尸那羅/毘舍離/藍毗尼/迦毗羅衞城/舍衛城

在缽聲中,仿照當年佛陀的旅程,走了趟印度及尼泊爾。
經由我的內在智慧協助,整理出了以下心得記錄。。。。

在這整趟的印度旅程中,我們看見了一個「聖者」從「平凡」到「揚升」的過程。 雖然祂的出生在大家眼裡是個很不平凡的過程,是一個不符合人世間應該有的出生狀態。但是,祂實際上過著的是「人類的生活」,並藉此展示靈魂上的轉變,讓大家看到:如何帶著肉身體揚升。


整理祂在這一生做了哪些事情:


首先,願意去發現、去看到那些祂不知道的事情,很多人光是這一步就無法做到,我們習慣待在自己的舒適圈,待在自己喜歡的地方,如果,有一個機會來到,邀請你去看看這舒適圈以外的世界,大部份的人都是選擇逃避,因為我們總是害怕所有的未知。


但實際上,你得必須先看到在舒適圈外頭有哪些事情正在發生著,你才能慢慢的理解,進而回到你的內在才知道:「原來我還有那麼多的空間,可以再去探索。」。你向外探索的心,其實對映著你向內探索的心,這是互相連結在一起的。當你想要擴展你的自我,想要獲得更多的成長、更大的提升,你得要往外願意踏出那一步,那一步,我們說這是在人世間上的第一步,也就是我們講的「行動」。


「意願」有了,「行動」得要跟上才行。


這也是佛陀讓我們先看到:祂願意走出皇宮,去看看外頭的世界。而祂這個願意裡面,一定會出現一個所謂「抵抗」的過程。當我們想要踏出我們的舒適圈的時候,其實我們會牽連到我們周邊的人,因為我們不是單獨存活在這世界上,我們的周邊,我們連結著牽連著許許多多的人事物地,當其中一個棋子,想要開始改變它的位置時,它是會帶動其他棋子開始改變它的位置,所以當這個棋子想要有變化時,不可避免的,一定會有其他的棋子試著去阻止它產生這樣的變化,除非整體有同樣的想法—我要改變!


這也是我們看到佛陀的故事裡頭,當祂踏出皇宮,祂想去看到更多外在的世界時,祂的父親、母親給予祂的各種阻擾。而這些阻擾該如何跨越它呢?這真的取決於「個人的決心」,你得要有堅定的意志、堅定的心:“我要看到那些我看不到的、我要感知那些我還沒有感知到的!” 在強烈的意志下,帶著堅定的行動,你才有可能,不被這些牽連著你的「棋子」給扯住,無法往前。而許多人,往往就停留在這一步。


而佛陀,真的走出皇宮之後,祂對於眼前的一切開始產生了疑問,而這疑問,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點,因為有了疑問,才有往前進探索的可能性。 我們需要保持好奇,就像是敲門,或像是在黑暗中找尋哪裡有電燈開關一樣的動作。 向外發問,向誰發問呢? 向「未知」發問。 佛陀在這過程裡頭,祂並沒有回到祂自己過往的資料庫、祂所經歷的人生裡面尋找答案,祂是「向外」去尋找答案,「向上」去尋找答案,到最後,再「向內」去尋找答案。 這也是靈魂在揚升過程中所會經歷的。 先走出自己的舒適圈,接著看到所有舒適圈以外的事情,放下抗拒,去發問、探索,向內、向上、向外,我們會在不同的方向去探索,去找造成這些狀況的、這些與你過往經歷不同的人事物是如何產生、發生的,然後再透過這些互動,我們會進到下一步。


在下一步的過程中,你要願意去分享,分享你所學到的。 我們發現到佛陀在走這條路時,祂不是一個人,祂有同伴,不同的同伴,也會跟著不同的老師學習,祂不會因為自己的身份而覺得沒有人可以教祂。 祂願意捨下自己的身段,虛心求教,這點非常重要!


願意屈膝求教是個不容易的過程,而佛陀做到了,祂向不同的老師,不分教派教別,一一地去學習,一一地去尋求答案,且從不批評任何的老師,祂把每個老師的教導都視為很重要的禮物。 祂尋求同伴一起學,彼此互相支持,而些同伴裡也包含了「非人類」,這也代表著,我們在這過程中必須包含:放下分別心,看見核心元素,才有可能去探索更大更多的可能性。接著,每個方法我們都去試,沒有對和錯。


過程中,佛陀也有一些家庭的問題需要去面對,但請思考祂是怎麼去面對祂的摯愛的? 祂以更宏觀的角度,回頭看祂的家人,祂明白,如果要讓家人免於苦難、免於受苦,祂就得讓這個世界是免於受苦的世界,所以祂想到的是這一點,而大部份的人,往往會因為周邊摯愛至親,而選擇放下自我突破的尋求過程。 如果我們願意以更宏觀的角度去看,你會發現到:總得有個人先上岸了,才能拉你旁邊的人、那些你愛的人上岸。


佛陀在過程中,表面上,似乎疏遠了家人,但實際上,祂把對家人的愛延伸到全人類、全生命。 當祂得到一定的發現、找到一定的答案時,祂回頭協助了祂的家人,協助了祂所愛的人!


思考一下,佛陀在協助周邊的人,分享其所學習到的一些智慧的時候,是否有先後次序之分? 也就是說,比如:我先協助我愛的人,之後再協助其他人?


沒有!
佛陀「一視同仁」。這也是個很重要的點。


隨著靈魂的探索之路持續進行,我們發現佛陀從一個極度舒適的位置,來到了一個極度痛苦的位置,就好像是擺錘從一端擺到另一端,祂體驗了兩個極端,最後發現到,真正最好的位置在中間,我們講「中庸之道」,這也提醒、提示了我們,在靈魂的探索拓展過程中,我們總得要體驗兩個極端,最終才會找到中間的平衡點,不論你現在位在哪個位置,都不要去氣餒、放棄,即使你可能現在面臨最山谷,但是請相信這已經是最底了,接下來你會往上,永遠都不要去因為走到了山谷底下,而選擇了放棄這段旅程。


在聖經中,有一段話,它是這麼說的:『你想百合花怎麼長起來,它也不勞苦,也不紡線⋯⋯』,意指:所有的生命都被無條件支持成長著。 佛陀在後面苦行的日子,在極端瘦弱虛弱的狀態之下,牧羊女送上了乳糜粥,讓祂身體回復了體力,這是因著佛陀堅定的意志及意向:「我要看到生命的真實答案,我要協助所有人去過上沒有苦的日子」,這樣一個大願、堅定的意志帶來強勁的集體生命力,在這種狀態之下,世界定會供養、定會支持養育這樣的生命體,所以這也提醒了大家,給大家一個啟發,思考一下:


「你的存在對這世界,是什麼樣的意義?」
「你是否曾經好好定義你自己?」
「你這個存在體,是否是這世界所需要的?是否能夠協助到這個世界所有生命?」


如果是,這世界不可能會放棄你!
不可能留你在那深淵深谷中、無人協助。


所以我們總是得隨時隨地的反省自我:
「我是否願意為這世界生活著?」
「我是否願意好好照顧我自己、去奉獻我自己?去協助更多的生命?」
 如果你是,那這世界肯定會反映回來,將你的態度透過各種可能性反映回來,照顧著你自己。


佛陀經過了牧羊女奉養那碗乳糜粥之後,祂開始走向另外一條路途,放下苦行,來到中庸。祂不僅回去尋求那些「與祂有著相同目標且能夠共同協助更多人醒覺」但曾經有些不愉快的人,且無私心地傾囊相授祂的覺醒之道。 我們走在人生的路途上,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與我們持相反意見的人的存在,如果我們都能夠放下情緒,以智慧之眼,從較高角度看向大局,肯定彼此靈魂的連結,找到之間能夠創造更大利益的位置,那麼,在這過程中,我們便突破了一層更大的自我限制!


「化敵為友」以及「寬恕」,會是走在靈魂揚升之路,肯定會遇到的也是必定要學習的。


我們再回頭整理這整個過程:
踏出舒適圈;堅定自己的意向意願;一視同仁的愛所有人;面對舒適圈以外的世界保持一顆好奇的心;接受發問;尋找答案;虛心求教;分享;化敵為友;寬恕;去掉所有分別心;接受所有物種、各種可能性的存在;堅定的面對內在自我所浮出的各式我執的心魔,一一去接受它、面對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,接著,合作共享;教育;以豐盛的角度分享自我;不害怕、無匱乏;同時間又能夠專注在自己的穩定中軸上,以平靜為正中心點,不因他人的輿論而動搖;不斷向內尋求內在終極答案;還有與樹群合作,這是佛陀很特別的地方,祂與樹非常緊密的合作,總是在樹下靜心。祂也總是在走路,總是在行動,走在各個不同的空間、鄉鎮,去經歷各種不同的人、接受不同的人......。


在這整個過程裡面,我們發現佛陀並沒有害怕自己會因此死亡、受飢、受凍、受餓,祂並沒有把這些我們一般人會放在最前面的生理需求放在最前,祂不貪求任何生理上的需求,從捨棄到後來發現得愛自己,維持最基本的足夠就好,不過度要求物質面的事物,但是在尋求內在平靜、內在答案的時候,祂也不去否定任何的非形體的存在。祂有一顆非常開放且包容的心。


當祂完成所有的過程,來到涅槃時,祂說了一些話:「所有祂經歷的智慧,必須持續被傳承下去,持續被傳遞到這世界所需要的地方。」


佛陀透過祂的生命旅程,教導身邊所有與祂共行的人們、生命們。 祂沒有立書、立誌,祂是以祂自己的生命場在跟所有的生命場交流共振,也因為祂不刻意拘泥於物質層面的事物,理解所有一切都有生滅無常,完完全全的參透這整個過程,所以祂將所有一切心力放在意識層面上的運作,這也得以讓祂的智慧跨越時空、不斷地與相應的靈魂互相震盪、影響及擴張,而這是靈魂最終揚升的目的:「讓自己的光,得以去碰觸到所有需要的人、需要的生命上,並得以共振出更大的光。」

所有的靈魂,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 — 留下那道光並得以被歷久彌新地傳遞下去。

Yvonne 口述
Jenny Yu 打字整理


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

藏人的動物觀




那天在香格里拉,普達措國家公園我看見一隻大氂牛倒在小河邊走了。

周邊遊人們雖然訝異,但頂多攝相,大多持續往前移動。另一邊則有公園警察看著,但也不去移動那隻牛。

我把這樣的疑問拋給了藏人朋友,他說:「本來生命就是這樣,我們不會去管這的。你在國家公園看到的牛馬都是野生或是從原飼主那出走的。我們也會把已年老的馬趕去那邊,讓牠們安養老年。」

我又問:「那路上那些隨處可見的牛羊馬豬,是有人飼養的嗎?不會被偷嗎?」

藏人朋友:「那都是有人養的啊!我們早上放牠們出去找吃的,晚上牠們自己就會回來。羊比較笨,有時會需要趕一下。
我們都是有信仰的,偷東西是很不好的事,我們這邊人決不會偷別人的牛羊豬的。」

我:「那不會有牛羊走不見嗎?」

藏人朋友:「會啊。我們會去找,找個一二天還找不到就不找了。有時牠們是去生小孩了。生完了,就會自己帶回來。」



我:「你們不會幫忙接生?」

藏人朋友:「不用啊!牠們自己會生。有時我們若注意到一些快生的,我們就會把牠留在家,不會趕牠出去吃草。頂多在難產時幫忙拉一下。但大多牠們會自己來。」



⋯⋯這真是完全的交給天地養,完全地信任生命的力量啊!

讓大地之愛撫慰你受傷的心

你在難過嗎? 生活遇到的不快樂的事嗎? 我常常會遇到學生在身心挫折時問我該怎麼辦,除了身心清理之外,我總會指引他們去發送他們的愛跟光給大自然及動物們。 因為當我在挫折的時候,我總會在心裡、內在視野中看到那些曾經有過交流的大山、樹群來到身邊支持、陪伴。每每看見祂們了,眼淚就會掉下來...